今年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被列为十项工作之首。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部署,坐落于陵水清水湾的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不谋而合。
海底数据中心作为陵水经济发展“新三样”之一,以建设陵水国际数据港为契机,结合海南自贸港数字经济建设所需的算力需求,依托海南陵水国际海底光缆(登陆站)优势,因“海”制宜建设全球首个海底智能计算中心,为国家实现“陆数海算”战略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探索。
在陵水清水湾海平面下30余米的海床上,重达1300吨的数据舱正在安静地运转着;几公里开外的岸站总控室内,海底光电复合缆透过监控屏幕,实时反映着各项环境数据和参数,数字孪生系统则通过模拟海底环境,同步进行着智能化自动巡检,以确保数据舱的正常运行。这就是全球首例商用海底数据中心,自2022年12月启用以来,该项目运行情况良好,能效水平业界领先,相关业务正在有序运营。
海南海兰云总经理、海南海底数据中心示范项目总工程师蒲定告诉记者,“我们一期项目主要提供了‘整舱租赁’和‘专属云计算服务’的两种商业合作模式,项目投用一年以来,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非常良好,舱内设备实现了零故障,这个也和我们有助于引领熄灯式数据中心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此外,电信研究院也出具了我们的年度运营报告,报告中指出项目的运行状况良好,各项指标稳定,暖通、配电各个系统的运行都正常,为IT系统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电力和运行环境。”
目前,海底数据中心示范项目产业化应用稳步推进。该项目一期客户包括海南电信、商汤科技、ATLAS(新加坡)公司、头部公有云厂商,崖州湾科技城等,分别代表电信运营商、人工智能、WEB3.0等不同应用场景。随着海底数据中心实现海外客户的开拓,也坚定了海南创新发展“来数加工”等国际数据产业的信心和底气。
海底数据中心由岸站、水下分电站、水下数据中心模块和海底光电复合缆4部分组成。作为互联网服务的“基座”,海底数据舱不仅能够存储数据、计算和信息处理,更是一个海底的“超级计算机”。与陆地数据中心相比,海底数据中心是一种绿色低碳的新型数据中心系统,通过将服务器安放在海底的密封舱中,该系统以海洋作为自然冷源,具有省电、不需淡水、节约土地资源、高安全、高算力、快速部署的独特优势。
4月16日,2024陵水全球招商大会发布了全球领先的海底智算中心平台。该平台致力于成为海南区域数字经济桥头堡,作为岛内外智算产业数据交汇的“接驳站”加入全国算力布局。意味着陵水在“向数图强”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又迈出一步,也将为陵水的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海底智算中心其实就是利用了海底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和高可靠性的优势,深度结合了GPU服务器,提供智能的超级算力服务。未来我们也将面向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在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方面的GPU运算需求,为他们提供可靠有效、低能耗的超级运算服务。”海南海兰云总经理、海南海底数据中心示范项目总工程师蒲定说。
据悉,海底智算中心是在海底数据中心基础上迭代而成,将部署高功率密度的人工智能服务器,充分利用海底数据中心高功率、高能效的特性,提升40%的算力效率。
海南海兰云总经理、海南海底数据中心示范项目总工程师蒲定告诉记者,“海底数据中心为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这样的新质生产力提供绿色、稳定、安全的新型基础设施;同时也吸引数字科技与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共同建设和开发,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产业链,促进数字经济和海洋经济的交叉融合;也将促进海洋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包括高新技术、高新装备、新材料、新场景在项目中的应用,这都可以打造高端的海洋工程及海洋电子信息产业新的产业格局;同时,也还将促进立体科技,用海与绿色的一个海上新能源,包括海洋牧场、海洋监测、海洋旅游等多个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一个生态高效的用海的重要示范。”
据介绍,海南海底数据中心项目总体分三期进行。目前已经完成了一期示范项目的全部建设,第二期规模化开发将完成30个数据舱及岸站整体的建设,第三期计划完成100个数据舱的建设,海底数据中心产业链形成。
审核:殷礼嘉 龙仕炜
记者:翁艺桓 朱世飞
编辑:王海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