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本土与开放-首届海南无墙艺术公期

来源:小行星万事屋     2024-12-02


本土与开放-首届海南无墙艺术公期


2024.11-2025.1


首届海南无墙艺术公期主要站点之一 —— 陵水本来咖食馆,已成功吸引多位艺术家前来驻留。


说起海南,人们常常会联想起“海岛”、“边陲”、“偏僻”等词汇,但这只是以大陆中心为视角的一种叙事,对于世代生活于岛上的居民来说并非如此。我小时候生活在一个离海边5公里的村子里,但是从来没有去过海边,在童年里并没有关于海的记忆;那些深居海南内部的黎苗族聚落里有很多人一辈子都没走出过深山;在无墙幼儿园社区的小亮跟拍摄纪录片的杨昊说,那次去万宁日月湾冲浪是他第一次接触海水,即使他已经生活在海口这座滨海城市已经10年了。对于很多的岛民来说,并非像大陆视角所认为的海南是一个孤僻的海上岛屿,因为Ta们也同样认为“大陆中心”是在更遥远的地方。


生活于岛上的人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与海没有联系的人,另一种是与海建立联系(有岛屿意识)的人。他们共同组建了海南岛多层次的本土文化肌理。此刻,我们述说本土并非是向世人宣扬海南的异域景象和符号,而是想申述海南岛并非是大陆中心视角里的边陲海岛,它与大陆中心互为一种平等的地方间关系。在这里,有着与大陆迥异的风物与人文,由多种(海南话、儋州话、临高话、黎话、苗话、回辉话、客家话、迈话、疍家话等)语系形成的生活和文化圈,虽各自携带着先祖的文化特性,但是在这个风雨多蛟和植物茂盛的热带海岛上,又一同养成了一定的共性。这些涵盖了生活方式、传统习俗、信仰、方言、审美、饮食和观念在内的多样文化形态,在烈日和海风下相互交融,形成了其独特的本土性。


如果从历史来看,海南岛是权力规训的末端和未及之地,海南的先民们曾经比大陆拥有更多的自由。四周环海的海岛,自从有了船舶技术,大海不再是阻碍,而是可环绕360度的无死角连接。在过去的历史中,正是由于海南岛的无死角连接,不仅从大陆漂来了黎苗汉等先民,还从中南半岛漂来了回族先民;它不仅曾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聚散地,还作为困境中的岛民远渡南洋的起点;不论是官府还是民间,也不论灰色还是白色,都可凭借海的便利,畅通无阻、各行其是。因此,从地理和历史来看,海南岛比大陆更开放,它犹如海南乡村“公期”的流水席大圆桌,接纳和欢迎每个人的到来。


在地性艺术是由艺术家与居住(驻留)地的相互关联之下构成。居住(驻留)地的本土风物与文化(作为在地创作的底色),在带着视角的艺术家地田野、观察和思考下,衍生、激发和碰撞出丰富多彩的在地创作。在艺术公期中,我们或许可以借由海南的本土性和开放性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在地艺术,从而逐渐构建出“海南岛”这个独特主体。(文/唐浩多)



发起人:唐浩多


驻留艺术家:阿科、安林、阿童、成佳亮、邓伊婷、贾鸥行、可仔、李宁欣、林叶子、申思、谭安侨、陶野、文皆俊杰、谢宗秀、朱文佳、张小璐、闫龑&徐辛未


岛内艺术家:阿黎、陈亚冰、陈有膑、邓华超、侯龙龙、怀美摇滚大乐团、顾秋、火柴人、鸡排、吉木、卷毛、李俊辰(辰大固)、刘鑫、廖之肖、蓝一、刘艺炜、庞博仁、潘龙、全女开放麦、随野、唐枫、吴筱婕、小暴、冼江萍、晓眠、星期六乐队、袁华华、雅和海岛搜神记艺术小组、鼹鼠、杨歪歪、郑雨心


主办:伴伴杂货铺、本来咖食馆、无墙幼儿园、小行星万事屋


共创伙伴:阿肖画海南、芭寮小院、船底星、蔡儒锋、儋州老市村、枫棠、刘雅丽、黄婷、和田机构、木兰湾问海咖啡馆、铺前东走西走咖啡民宿、海口M+艺术中心、纳加西拉&金地门营地、晴松艺术社区、素心、苔世界、小白楼三号空间、走马CUBE、知栖人文民宿、张哲谋


视觉设计:云胜


媒体支持:中国日报、海南心发现、小行星万事屋



【艺术公期活动计划表】


集中呈现:2024年12月12日-30日


艺术巡游:2024年12月中旬


音乐专场:2024年12月15日-30日


集中群展:2025年1月1日-30日


总共近50名/组艺术家,铺盖全海南岛,超25场活动,为期近3个月。

编辑:王海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