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年轻干部作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来源:海南日报客户端     2025-05-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作风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突破口,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毅力,持之以恒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引领党风政风发生根本性转变,促进社会风气与民众风尚持续优化,凝聚了党心民心,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如何锤炼其过硬作风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学以明德,筑牢理想信念的“压舱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年轻干部正处于事业的起步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尚处于塑造期,强化理论武装显得尤为迫切。需要深入系统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将其作为行动指南。同时,要追根溯源,深刻领悟党的作风建设背后蕴含的党的初心与使命。此外,还要潜心研读我们党的经典著作,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提升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唯有持续深入学习,方能透彻把握新时代作风建设要求,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的原则立场,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以学习铸魂,通过学习锻造坚定的理想信念,拧紧理想信念的“总开关”,使年轻干部在思想层面构筑起坚固防线,有效抵御各类不良风气的侵袭,确保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查以正身,校准行为规范的“定盘星”。“君子慎独,三省吾身。”这句千古箴言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修身律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年轻干部应将党纪国法作为一面“镜子”,时常“照镜子、正衣冠”,严审自身言行举止,从细微处检视自身,防微杜渐。堤溃蚁穴、气泄针芒。小的疏忽和放纵如果不及时纠正,就可能逐渐演变成大的问题,最终酿成严重后果。要时刻保持“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的自觉,以高度的警觉性和责任感,及时发现问题、修正偏差。年轻干部要把组织监督当作关爱,将群众意见视为明镜,主动接受监督,将“查”的过程视为自我提升、自我革新的契机,通过全面深入地查找自身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深挖问题根源,做到心中有数、整改有方。只有以刮骨疗毒的勇气直面问题,勇于刀刃向内,不回避、不遮掩,才能在不断的自我净化中校准言行举止,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确保始终走在正确的轨道上。

改以促行,锻造担当作为的“铁肩膀”。整改成效是检验干部作风转变的重要标尺,更是衡量干部为民服务质效的重要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整改不落实,就是对党不忠诚,对人民不负责。年轻干部在发现问题后,要推动问题整改成果向民生实践转化,聚焦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领域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解决基层治理难题,化解民生痛点,着力破解基层难题,让群众真切地感受到政策温度与发展红利。在整改过程中,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与制度创新相结合,一方面对具体问题即查即改、立行立改,另一方面注重制度重构,通过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从源头上筑牢制度防线。要以整改成效作为赢得民心的根本途径,在实践中锤炼本领、践行宗旨,充分展现新时代年轻领导干部的政治担当。通过建立“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制度完善”的工作闭环,持续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必须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把优良作风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成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添砖加瓦,确保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长盛不衰。

编辑:李木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