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南临高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在社交软件搜索临高旅游,出现最多的词就是“宝藏”。不论是在特色民宿体验农耕生活、在烟火气的集市品美食,还是在解放公园赏海景,网友纷纷感叹“太美了”“性价比拉满” , 慢山、慢海、慢城正成为临高的靓丽名片。
↑临高多福稻舍。(图源:临高县融媒体中心)
跟着网友的推荐,记者来到位于临高东英镇黎安村的耕读山房,这是一家以耕读文化为亮点的农旅、文化、研学融合项目。在这里,游客可以插稻耕耘、捉泥鳅,感受田间劳作,开展劳动教育,还可以“打卡”特色民宿,沉浸式体验回归自然的慢生活。
耕读山房运营副总王宾带着记者走进了手工坊、书房、耕读食社等多个功能空间,他自豪地介绍,自2021年7月开业以来,这里已累计接待游客30万人次。“我们共有35间客房,会接待研学、团建、同学聚会等,还有锻炼青少年独立能力的‘独立营’,假日期间还会策划三天两晚的亲子活动。”王宾说。
眼下,耕读山房的产业集群中心、演艺文化中心和家风馆即将投入使用,体验场景进一步丰富。“我们想融入红色文化、家风文化教育。”王宾介绍,今年2月,耕读山房与新加坡耕读园语言教育中心开展合作,双方将在新加坡共建研学基地,新加坡的青少年也将有机会来到临高体验耕读文化。
不远处,同样从事农文旅融合产业的多福稻舍也很热闹。民宿前,水稻种在小路两旁,随风轻轻飘荡;民宿后,水库清澈平静,500亩的农场正在播种。
多福稻舍运营总经理车志春介绍,自去年开业以来,这里共接待游客8万多人次。未来要打造热带水果采摘、挖野菜、垂钓等服务场景,还将建设特色咖啡馆、匠人工坊等,挖掘“村人村景村味”的文化,开发更多特色农产品品牌,让当地的“长寿五粮”被更多人知道。
在东英镇博纵村滨海民宿带,一排清新精致的民宿映入眼帘,不少游客专程从县城过来拍照打卡。这里有着14公里长的海岸线,没有高楼、高山阻挡,是极为理想的观海之地。因风浪小、退潮距离长,这里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赶海。
↑海边民宿窗边一景。(临高县委宣传部供图)
从2018年第一家民宿落成,到扩张至15家民宿,博纵村的民宿业走上了高端化、品质化发展道路,房间的价格在每晚500元至1000元之间,节假日更是一房难求。
民宿行业的蓬勃发展,大大改善了博纵村这个传统渔村的面貌,也让村民们当起了“老板”,吃上“旅游饭”。
记者来到了海漫漫民宿,据东英镇文化站站长李小兵介绍,海漫漫的老板是博纵村本村人,走遍了东南亚,觉得那边的环境不如家乡,所以回到家乡,在这里开了第一家民宿。
“我认为民宿是符合慢城这种基调的产业,一种是慢生活,悠闲,自由放松,第二个是从容,自在。”东英镇文化站站长李小兵说。目前,博纵村还有两家民宿正在建设中。
告别了东英镇的村民与游客,记者一行驶上了海南环岛旅游公路临高段,26个旅游景点被串珠成链,顺着公路前进,记者来到了位于临高角的海南解放公园。这里是解放军渡海登陆战主要登陆点,公路开通后,越来越多的游客及学生来此感受红色文化,开展研学活动。
在四十军解放海南战役牺牲烈士纪念碑前,记者遇到了来自加拿大温哥华的冉迪先生。他和家人在海口租了车,计划沿着环岛旅游公路游遍海南,第一站就来到了临高。“我爱人在网上查到了临高丰富的旅游资源,选择来到这里。临高的环境很好,空气很干净,从人们的精神面貌也能看出生活很幸福。”冉迪说。
临高角管委会主任张笙发告诉记者,海南解放公园已被纳入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红色基因库建设项目,还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我们将进一步深挖红色旅游资源,开展抢滩登陆模拟演练等丰富活动,通过AR、巡展等方式,让展览走出纪念馆,来到军营、学校、社区。”
据临高县旅文局副局长董羿泽介绍,2024年,共有253.95万人次来临高旅游,其中28.91%是省外游客;游客总花费19.35亿元,每年还有数千位旅客来到临高过冬。被誉为“长寿之乡”“国际慢城”的临高正吸引更多人慢下来、住下来、留下来。
编辑:李木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