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今年第1号台风“蝴蝶”影响海南期间,海口市人民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34岁的小罗安静地躺在采集床上,正完成一场跨越7年的生命约定。
270毫升承载生命希望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被小心翼翼地保存在恒温箱中。这份象征新生的“礼物”即将启程,为一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点燃生机。小罗由此也成为海南省第222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小罗接受荣誉证书。
时间回到2018年,刚参加工作的她在献血车上第一次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护士一句“多留8毫升血样,以后说不定就能救一条命”,让她当场登记加入中华骨髓库。7年间,每次接到骨髓库确认电话,她都毫不犹豫回答“愿意捐”。但她从未想过,这份承诺会在今年真的“兑现”。
“知道匹配成功那会儿,我辗转反侧好几晚,才慢慢跟家里人开口。”小罗坦言也曾有过担心:怕身体恢复不好,怕耽误工作,更怕影响未来家庭生活。“但后来想想,眼前最要紧的是救人命啊!不能因为一些还不知道会不会发生的‘可能’,就把人家活下去的机会给放弃了。”
捐献前的日子,小罗工作格外忙碌。她提前两周加班加点赶完重要报表清算工作,还列了三页纸的待办事项清单交给同事;为把身体状态调整到最佳,她每天跑步五公里,将体脂率从28%降到23%。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普通人,爱心的传递是人为的奇迹,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是奇迹的创造者。”小罗说。
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探望小罗。
省红十字会与海口市人民医院相关领导探望小罗并颁发荣誉证书。
据了解,海口市人民医院是海南省最早通过中华骨髓库资质认证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和采集医院之一。受益的白血病患者目前已回归正常工作生活达20年。2023年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统计显示,该院全省移植量位居第一,其中地中海贫血半相合移植数量全省第一。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该院针对地中海贫血半相合移植采用与国际接轨的PTCY(移植后环磷酰胺)方案,免除了供者骨髓干细胞提取的痛苦与高昂费用,同时避免使用昂贵的预处理药物,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痛苦,减轻了经济负担,提高了移植成功率。
编辑:王显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