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一阵咸腥与此起彼伏的吆喝声,终于见到你的真身:洁白的墙,墙上有诗;明黄的窗,窗前有花,你的清新文艺与周围格格不入,可一抬头,看见屋顶上斑驳的旧瓦片,又瞬间被拽回烟火气里,你就像穿着华丽花裙子的灰姑娘,赤着脚站在市井中……”这是书友给位于陵水黎族自治县椰林镇中心农贸市场后门的诗人书店的一封信中的描述,在书友的来信中,一家“大隐隐于市“的独立书店,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眼前,与周围的市场烟火气形成鲜明对比,仿佛一座隐匿于市井中的乌托邦。
《听见海南》,今天我们来聊聊这家诗人书店的故事。
每座城市都有独立书店,气质各有不同。在这里,人们可以读书,可以解惑,可以创造,可以休憩,尽管在数字时代,独立书店依旧被大家迫切地需要着,但一家书店,能收到上百封读者来信,在数字时代依然像童话。
这家书店究竟有怎样的魅力?或许从一名大三的学生写给诗人书店的信中,我们能窥见答案:“那些在诗人书店相聚的人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背景,因为对书籍的热爱而走到了一起,人们在这里分享思想,感受温暖,这本身就是一件无比有意义的事。”
而书店主理人小岛辞职、环游世界、支教、做义工、回到家乡陵水创办这家独立书店的故事,也鼓励了很多人保持一颗向往自由的心,勇敢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人生。
有书友开始尝试跳出生活的框架,去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作词、用AI编曲、设计一款以陵水当地建筑为主兼具少数民族特色的纪念币图纸、努力寻找自己喜欢的业余生活;有书友背着书店出品的文创手绘帆布背包,去了新疆旅行,鼓励自己“看心”,保持对于世界的好奇,发现世界更多有趣的故事。
一位心理咨询师被小岛的故事所激励,尝试突破自己,探索人生更多可能性;一位北漂奋斗者在离开海南到北京的快节奏、高强度工作中,仍然怀念跟书店相关的点滴,他无比眷恋的感叹:“那时的体验就像那时的生活,随性、自由、灵魂洒脱。”
古琴学习者在这里找到了自己学古琴的”航标“书籍;从郑州到陵水的旅居者在这里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诗人书店不仅是一个阅读空间,也是一个梦想的孵化器,主理人用自己丰富、充满正能量的人生经历,让无数人从中受到启迪,成为书店的精神航标,也深深吸引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人,坚定信念,探索人生路上的无限可能——这,就是这一百多封信诞生的“情感基石”吧!
是的,一路走来,诗人书店里留下了许多人的故事和回忆。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书友写给诗人书店的一百封信中的内容,写信的书友中,有的来自海南陵水、有的来自千里之外的山东、遥远的内蒙古、甚至还有的来自地球另一端的北极……从这些温暖的笔触中,你会发现,推开书店的门,被治愈的可能只需要一瞬间。
这些写给“诗人书店”的信为何动人?我想,是因为这些来信的本质,是一群普通人在用最古老的方式,在算法时代守护着人类的诗意本能。当短视频切割着注意力,花时间写一封信,就是在邀请我们凝视细节,用时间酿酒。
每一封写给“诗人书店”的信,都在无声宣告在这个一键删除的世界,仍有人愿以血肉之躯的温度,笨拙地爱着。
而主理人小岛和诗人书店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书店的续命术从来不是数字化转型,而是成为: 一个允许眼泪滴落书页的避难所;一座用故事抵抗时间熵增的方舟;一处让孤独灵魂认出彼此的灯塔。
这百封书友来信的震撼之处在于——当世界忙着为实体书店撰写讣告时,那些曾被它的灯光温暖过的人们,正用最古老的书写仪式,为其加冕。主理人小岛捧起的不是纸,而是滚烫的生存合法性宣言。
当多数人困在“人生模板”里患得患失时,小岛也用他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给所有“不随波逐流者”展示了一份生存启示录:只要守护内心的火种,坚持做自己热爱的事,哪怕不能收获世俗意义上的所谓成功,也一定能追梦成功!领取“人类体验的VIP卡”。
编辑:李木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