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
你吃米饭更多,还是吃面食更多?
这可能关乎你的心血管健康
吃米vs吃面,怎样对身体更好?
这篇文章,转给家人↓↓
长期吃米和长期吃面的人
身体会有这些区别
近期,有调查研究发现:吃米or吃面,在心血管病风险上存在较大差异。分析显示,与吃大米的人相比,以小麦等面食为主食的人,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40.8%,而粗粮与心血管疾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进一步分析显示,在65~79岁、男性和无高血压的老年人中,面食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更强,风险增加89.1%。
研究人员解释,与精制小麦相比,大米的脂肪和钠含量较低,且不含胆固醇,升糖指数更低,会减少人体内的氧化应激和胰岛素抵抗。
与大米相比,小麦要经历研磨成粉的过程,精细程度更高,营养流失也更严重;此外,这可能与大米和小麦的烹饪方式有关,小麦往往搭配更多红肉、油等。
在升血糖方面需要关注GI值(血糖生成指数),GI越高升血糖的速度越快、血糖波动越大,而精米和白面都属于高GI的食物。
馒头和米饭的血糖生成指数非常接近,对升糖的影响没有很大差异,作为主食都不利于控血糖。
此外,还有很多人喜欢吃大米粥,需要注意,煮粥的时间越长GI值越高,餐后血糖反应越大。
有些糖尿病患者担心餐后血糖升高,刻意不吃主食,这种做法并不可取。这类人群可以通过合理搭配、用全谷物替代部分主食等方法来控制血糖。
对于正在控制体重的人群,可能更关注“吃米、吃面哪个更容易发胖”的问题。专家表示,有研究表明,吃面可能比吃米肥胖风险更高。
营养成分不同:米和面里除碳水化合物外,还有很多其他成分。以蛋白质为例,小麦里的谷蛋白会减少体内产热和脂肪的消耗,相对而言更易让人发胖;米里的稻米蛋白更易促进脂肪分解,相对会减少肥胖率。
煮熟后的热量不同:生米和生面没有煮熟时,所含热量差别不大,但米的吸水率更高,做熟后,同等熟重面食的热量是同等熟重米饭热量的2倍甚至3倍。
膳食结构不同:吃面时,很多人可能一餐就吃一个主食,但吃米饭时,一般会搭配蔬菜、鱼虾肉等,可以帮助促进能量平衡和代谢。
抗衰老、抗炎、减肥……
吃对主食好处多多
近期,有研究显示,多吃全谷物、豆类、蔬菜和水果等高质量碳水化合物,对健康、抗衰老有好处。这主要是因为高质量碳水有一些突出的健康优势。
延缓消化,增强饱腹感,减少热量摄入。
血糖波动小,减少脂肪堆积,降低糖尿病风险。
提供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成分,有抗炎效果。
而经过加工、去掉了麸皮、胚芽和膳食纤维的精制碳水化合物,吃多了可能不利于健康和抗衰老。
专家介绍,低质量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饭、白馒头、面包、蛋糕等,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对其血糖损害较大;对于健康人群来说,长期、大量食用这些食物,代谢性疾病等,甚至肿瘤的发生风险都会升高。
有研究发现,低质量碳水化合物甚至可能比饮食中的大多数脂肪还不利于健康。
什么是高质量碳水?
优先选择这5类
高质量碳水又称“好碳水”,是指那些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成分,同时升糖指数较低、饱腹感强的天然食物。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及多项研究推荐,健康主食优选这5类高质量碳水:
健康优势:保留麸皮、胚芽等完整结构,富含B族维生素、矿物质(镁、锌)及膳食纤维,升糖指数低。建议摄入量每日50~150克(占主食1/3以上),替代精米白面。
糙米:膳食纤维是白米的3倍,镁含量高,帮助稳定血糖。
燕麦:含β-葡聚糖,可降胆固醇,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藜麦、荞麦: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含全部必需氨基酸,无麸质。
玉米、薏米:富含叶黄素、玉米黄素,护眼抗氧化。
健康优势:热量低于米饭,富含钾、维生素C及β-胡萝卜素、膳食纤维,延缓血糖上升。
红薯/紫薯:β-胡萝卜素含量极高(护眼、抗氧化),维生素C超苹果。
山药、芋头:含黏液蛋白,保护胃黏膜,升糖指数仅50左右。
莲藕、荸荠:多糖类物质增强免疫力,维生素C含量丰富。
小提示:食用时建议蒸煮替代油炸,每餐拳头大小(约100克)。
健康优势:蛋白质含量较高,补足谷物缺乏的赖氨酸,低GI且富含钙、镁。与大米混合煮饭(如红豆饭),提高蛋白质利用率。
红豆、绿豆:膳食纤维促肠道健康,花青素抗氧化。
鹰嘴豆、芸豆:叶酸和铁含量高,尤其适合女性及素食者。
健康优势:果糖+膳食纤维组合缓释能量,富含维生素C及多酚类抗氧化剂。每日200~350克(约1个苹果+1杯蓝莓),避免榨成果汁。
浆果类(蓝莓、草莓):花青素抗衰老,GI值约30~40。
柑橘类(橙子、柚子):柠檬酸促铁吸收,维生素含量高。
苹果、梨:果胶调节肠道菌群,餐前吃降低餐后血糖。
健康优势:深色部位营养密集,β-胡萝卜素、叶酸含量突出。每日300~500克蔬菜,深色占一半。
南瓜(贝贝南瓜):胡萝卜素是胡萝卜的2倍。
深绿叶菜(菠菜、西兰花):钙和维生素K促进骨骼健康,碳水低但营养高。
编辑:叶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