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一键让我穿上了绿色的军装,圆了我儿时的梦”“体验一下穿上警服抓人的样子,帅气吗?”……据法治日报报道,AI生成的“军装照”“警察抓人照”在短视频平台爆火,用户上传照片即可轻松变身。令人愤慨的是,部分网友在AI换装军人、警察照片与视频时,使用不良姿态、混淆军种、配上烟酒元素、配发虚假案情等,不当消费甚至亵渎军人、警察形象。
利用AI技术一键换装、“云圆梦”心中向往的军人和警察身份,且没有将生成内容用于商业活动、谋取不当利益,虽不必提倡,倒也无可厚非。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利用一键“变身”技术可以任性“创作”。据报道,有的AI生成的军装混淆军种制式,乱搭乱配,甚至勋章军衔都是错误的;有的网友发布的AI“军人形象”,勾肩搭背、站姿懒散、坐姿浮夸;有的用户设定“因酒量差被带走”“因打麻将赌博被抓”等戏谑或虚构的案情,生成自己被警察抓捕的场景。更有甚者,生成的图片视频中,军人手中竟拿着烟酒,与应有的严整军容相去甚远。
AI换装乱象丛生,看似网友轻松玩乐,实则是缺乏敬畏,把军装、警服当成了娱乐消遣和博眼球的道具。AI生成技术没有门槛,但AI生成内容并非没有边界。军装、警服作为军人和警察身份的象征,承载着厚重的职业荣誉与使命责任,即便在虚拟世界,也不是想穿就穿,更不能胡乱穿搭。无论是AI生成的军装细节错误混搭,还是生成的军人和警察“仪容不整”,都歪曲抹黑了军人和警察等群体的形象。AI生成的一些虚假被捕案情、军人手拿烟酒等情节,更涉嫌突破法律的底线。AI胡乱换装,不仅亵渎军人和警察形象,损害军人和警察职业的庄重感,还可能在戏谑恶搞中消解公众对军人和警察等群体的认知与信任,与社会对军人和警察等职业群体的崇尚与热爱背道而驰。
对军装和警服的穿着与展示,法律法规有严格规定。但在AI生成军装和警服、再现军人和警察形象等具体层面,法律法规尚有模糊地带。针对军人、警察等特殊群体的“换脸”,一度引发争议与担忧。AI技术对军人、警察等特殊群体形象的再造再现再传播,个人娱乐与恶搞消费如何科学界定、用户和平台责任划分以及对应的法律后果等,都需要出台明确的法律条文加以框定,既为AI换装画红线,也为监管部门查处提供法律依据。此外,网络平台要依据《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标识办法》等现行法规,对涉及军人、警察等特殊群体的AI生成内容及时审核研判,减少误解和虚假信息的传播。
娱乐不能没底线,“换装”不能没规矩。神圣军装不容AI恶意冒犯,消费亵渎军人、警察等群体形象,更不被社会所容。对军人、警察等群体真正的敬意,是每个人心中有敬畏,行动有界限。
编辑:李木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