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海南国际学院建设发展推进会顺利召开

来源:中国政法大学     2025-08-01

海南会场

北京会


7月30日,中国政法大学海南国际学院建设发展推进会以“海南—北京”双会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同步召开。海南省委教育工委委员,海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崔莹,陵水县委书记、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吴海峰,外方合作院校领导,中国政法大学姜泽廷、马怀德、黄瑞宇、卢春龙、王敏、刘艳红、于飞、王洪松等校领导出席会议。中国政法大学相关职能部门、学院负责人,中外合作办学领域专家,实习单位代表,中国政法大学校友、学生代表等参加会议。会议由卢春龙主持。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校长

玛丽-伊芙·西尔维斯特致辞


外方合作院校代表分别致辞。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校长玛丽-伊芙·西尔维斯特表示,渥太华大学始终致力于推动国际关系发展,十分重视与全球学术机构之间的联系。希望与中国政法大学携手开发法学、商学及英语领域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培养全球专业人才,建立新型国际合作伙伴关系。

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校长

亚当・哈比卜致辞


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校长亚当・哈比卜表示,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与中国政法大学有着共同的信念使命,追求学术卓越、推动全球交流。海南国际学院的成立将共同培养新一代全球专业人才,推动法治进步,促进中国与包括英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之间学术交流。

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负责全球事务副校长

玛格丽特・托平致辞


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负责全球事务副校长玛格丽特・托平表示,海南国际学院的创建,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专业人才,希望海南国际学院成为深化双方合作的重要新平台,尤其是在开发高质量联合教育项目方面,为身处美丽海南岛的学生们提供更多机遇。

会上,试验区管理局党委常委、常务副局长刘明与马怀德与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框架下,根据本合作备忘录的约定,致力于促进和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建设水平。

王洪松与刘明携手启动海南国际学院规划设计

崔莹指出,海南以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抓手,着眼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集中优质资源建学校、办教育。将全力支持中国政法大学在琼开展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工作,在自贸港建设蓝图中书写协同创新涉外法治工作研究的新篇章,在建设人才荟萃之岛、技术创新之岛中共同推动涉外法治工作的新实践。

吴海峰表示,中国政法大学海南国际学院落户试验区,是校地双方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试验区打造“留学海南”品牌的又一硕果。试验区管理局与中国政法大学携手同行,用好自贸港政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法学教育品牌和高端法治人才培养基地,为自贸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共同书写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新篇章。

姜泽廷表示,筹建海南国际学院是中国政法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积极融入海南自贸港发展大局的重要举措。期待与海南省建立更加紧密高效的合作机制,在政策落地、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建设、产学研协同等方面深化协作,将学院建成驱动海南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国际化人才高地、支撑国家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战略支点、促进中外法治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枢纽。

随后,在试验区图书馆中国政法大学海南国际学院专属办公区域举行中国政法大学海南国际学院现场挂牌仪式,标志着前期进驻工作正式启动。

推进会后,还召开了海南自由贸易港中外合作办学规范化建设研究圆桌会,刘明出席会议,会议由卢春龙主持。中外合作办学领域专家及中国政法大学相关职能部门、学院领导围绕中外合作办学的合规管理、监管体系、教学协调、科研合作、制度优势等方面开展了深入探讨,与会专家就中国政法大学后续申报工作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

当天还同步举行了暑期赴海南实习实训及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活动师生座谈会,会议由王洪松主持。会上,实习学生、调研教师、实习单位代表和校友代表先后发言,结合自身学习实践经历,交流在海南实习调研的体会与收获,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如何在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实践中落地生根展开深入讨论。

据了解,今年4月28日,中国政法大学与海南省政府在海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举行中国政法大学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治研究院、海南国际学院揭牌仪式。省校双方签署了《海南省人民政府 中国政法大学战略合作协议》,协议约定将依托“中国政法大学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治研究院”“中国政法大学海南国际学院”,在法治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服务保障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唯一以教育对外开放为核心使命的园区,试验区将以此次合作为新起点,持续优化空间布局与服务保障,强化政策集成与机制创新,推动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在试验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未来,试验区将继续携手海内外优质高校,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新路径,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教育开放平台,为自贸港建设输送更多具备全球胜任力的专业人才。

编辑:李木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