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
为期三个半月的南海休渔伏季结束
在临高调楼镇武莲渔港码头上
修整一新的渔船整装待发
渔民欢呼着“开渔咯”
新一轮的耕海征途即将拉开序幕
临高县调楼镇武莲渔港码头上千帆竞发,即将开启新一轮的耕海征程。新海南客户端记者 易帆 摄
开渔并不是渔民们“独乐乐”
而是全民“众乐乐”
当天
海南海口、三亚、临高、琼海等
多个市县
同时举办开渔仪式
市民游客逛渔港寻渔趣
在互动体验中感受渔港的魅力
近年来,三亚蜈支洲岛海域海洋牧场等多个牧场加快建设,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海洋生物在海洋牧场聚集、繁殖、生长。新的“耕海”方式,也让许多渔民往岸上走或走向更深的蓝海。
记者从海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今年1—7月份,全省水产品总产量98.16万吨,其中,水产养殖产量48.68万吨。去年,全省渔业产值595亿元,同比增长13.8%,渔业发展保持较快速度和较高质量发展。
“过去盼船归,现在盼客来”
当渔船推开波涛,带回满舱的丰收喜悦。新鲜的渔获上岸,市民游客便寻着这一丝的鲜甜钻进熙熙攘攘的渔港之中,一批“网红”渔村由此而生。有的渔民洗脚上岸开起了民宿、经营休闲渔船,日子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随着环岛旅游公路的通车,位于临高县临城镇北部的传统渔村——昌拱村迎来了发展新机遇。村民们不再仅依靠渔业为生,而是纷纷变身“导游”,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清晨,渔民方小欢熟练地整理着赶海工具,准备带领游客体验退潮后的滩涂乐趣。她的身份不仅是渔民,还是渔文化讲解员、赶海向导和手工艺人。
“以前靠打鱼为生,收入不稳定。现在带着游客赶海、讲解渔村故事,还能用捡来的贝壳做手工艺品卖,日子越来越红火。”
方小欢笑着说。
渔民合唱渔歌,祝福渔获满舱。新海南客户端记者 易帆 摄
在昌拱村,依托滨海民宿带的建设,像方小欢这样的新渔民不在少数。游客来到这里,不仅能住进面朝大海的渔家小院,还能体验赶海、品尝海鲜、聆听渔村故事,感受最地道的渔家生活。
“过去村里人盼船归,现在盼客来。”
老渔民感慨。从传统渔业到多元旅游,昌拱村的转型之路,正是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带动乡村发展的生动缩影。
临高是“渔业大县”,但走在传统渔业的发展转型的十字路口,临高县渔业产业面临着诸多矛盾。临高县深入实施“三区一园”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五色经济”产业布局,推动传统渔业向深加工、休闲渔业、冷链物流等多元业态跨越。
“我们规划了17.36公里的渔港联通工程,投资11.2亿元串联7大渔港,打造全省独有的渔业产业观光带。”
临高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条串联率达90%的“海上公路”,将破解渔港孤岛化困局,成为融合生产、运输、旅游功能的“黄金走廊”。
据悉,位于调楼镇的水产品交易中心二期即将投入运营,美夏渔港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海钓基地初具规模。此外,以头咀三级渔港、美夏二级渔港为代表的“十五五”规划项目,将进一步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资料图:临高县美夏渔港游客驾舟海钓。图源于临高县融媒体中心
渔民换了新的“耕海”方式
“以往,红瓜子斑只能靠人工捕捞。如今,在海南,红瓜子斑已经实现人工驯养。”
万宁海洋渔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在科研团队的技术支撑下,企业不仅攻克了红瓜子斑人工繁育难关,还系统探明其性腺发育规律及幼体生长特征,成功建立东星斑、红瓜子斑等细胞系,并初步建成多种名贵石斑鱼种质资源库。
在科技助力之下,海南渔业正由传统捕捞逐步向深海网箱、工厂化养殖转变。
在文昌冯家湾国家渔业产业园,中云农水产科技有关负责人轻触操作面板,就可实现“一键投喂”鱼苗并查看水池内循环水质情况,实现智能“托管”,一个人就能管一座年产200万尾珍珠斑的养殖工厂。他表示,传统的外塘养殖环境不稳定,鱼苗容易生病,存活率低。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让鱼苗在稳定优质的水质中生长,存活率高了,也提升了品质。
资料图: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内企业养殖的东星斑。新海南客户端记者 李昊 摄
近日,在三亚天涯区西瑁洲岛西北侧海域,随着200万尾金鲳鱼苗分期分批被缓缓地投放至4个深水抗风浪网箱中,由海垦集团打造的海垦(三亚湾)深远海养殖项目投产,全力构建“装备+养殖+加工”的全产业链模式。
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采用智能化投喂和病害监测技术,金鲳鱼的生长周期可缩短至6个月。预计该项目首批成鱼将于今年11月或12月上市,与广东湛江等地错峰供应,抢占市场空窗期。
资料图:2024年12月2日,三亚西岛附近码头的渔民在分拣金鲳鱼。图源于三亚日报
全省养殖水体达848万立方米
全国第三
记者了解到,“十四五”以来,海南加快推进以现代渔业产业园建设为代表的陆基设施渔业建设,推动创建文昌、万宁、东方和昌江4个国家级现代渔业产业园,文昌、万宁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已通过国家评估验收。截至2024年,全省海水工厂化养殖水体达到646万立方米,较“十四五”初期增长达171%,排在全国第三位。
渔业持续走向深海,深远海养殖装备化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省重力式养殖网箱超过2800个,桁架类大型养殖网箱5个,全省养殖水体达到848万立方米,上升至全国第三位。
从传统捕捞到科技赋能,从近海养殖到深远海布局,海南渔业正以创新之姿破浪前行,在蔚蓝疆域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当现代渔业产业园的循环水系统映照科技之光,当深水网箱在南海碧波中连点成片,这片热土见证的不仅是产量的跃升,更是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生态优先让“蓝色粮仓”永续丰盈。
“智”在海南
海南发布携手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南国智库,将针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中的一系列热点议题,如现代化产业、科技创新、营商环境、新质生产力、文体旅商展融合发展、民生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等,开展调研和探讨工作。旨在通过专业分析与综合研判,形成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智库报告,为海南自贸港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
编辑:叶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