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关注 | 陵水:勠力战风雨 同心护家园

来源:海南日报     2025-08-28

8月24日,台风“剑鱼”裹挟狂风暴雨侵袭陵水黎族自治县,所过之处,树木倒伏、设施损毁,寻常的生产生活被这场天灾骤然按下了“暂停键”。

天灾无情,但见担当。人类的力量或许渺小,但众志成城的意志却可铸就坚固防线。面对灾害,陵水上下同心、众志成城,力求用最快的速度重建家园。

从风雨来临前的超前防范、及时转移危险区域群众,全力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到风雨过后的逆行驰援,多方力量携手清障复工,昼夜不息抢修受损基础设施……陵水多方合力心手相连,与时间赛跑,共同守护家园安宁,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风雨过后托起一道温暖有力的彩虹。

提前布防 全力应战

全方位防御筑起“安全堤坝”

这是一场与风竞速、同雨赛跑的较量。

面对台风“剑鱼”,陵水县应急指挥部内灯火通明,电脑、手机里不时传出“叮叮叮”的消息提醒音,一道道防汛防台调度指令从这里发出。

陵水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闻令而动、逆风前行,在陵水县委坚强领导下,上下联动、全员参战,用实际行动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要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抓实抓细各项防御措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几次防御台风“剑鱼”的调度会议中,陵水就全县防汛防风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台风到来前,陵水及早做好信息预告和相应的宣传准备工作,通过线上、线下多个渠道,及时发布台风预警信息、台风防御指南、“五停一关”措施通告、临时安置点信息等,引导群众做好防范措施,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与此同时,陵水通过合理避险、转移危险地段群众,最大程度降低台风带来的损失。

“现在风平浪静,我不想转移。”“台风无常,必须转移,才能确保安全!”8月24日,在陵水本号镇,新兴村党支部书记胡硕英、副书记符亚忠等村干部来到70多岁行动不便的黄阿婆家里,劝说她就近转移。风雨中,村干部为黄阿婆撑伞,将她稳稳抱起,转移到安全区域。当天,本号镇成功转移群众809人,排查整治安全隐患50余处。

8月24日,陵水本号镇新兴村村干部将群众转移到安全区域。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佳琪 通讯员 邓帆 摄

在新村镇新村码头,紧急转移工作持续数十小时,最终新村镇疍家渔排共456户人家、1824人全部从海上撤离。

台风来袭,准备工作越充分,就意味着人民群众的安全越多一分。

抽水机、油锯、照明灯、棉被、雨伞……台风来临前,陵水靠前指挥,快速决策,梳理防灾物资,做好应急准备,将相关物资发放到乡镇。

椰林镇、黎安镇、本号镇、三才镇、隆广镇、光坡镇、文罗镇、提蒙乡、群英乡等乡镇提前清障,修剪树枝,减少台风带来的安全隐患。

此外,台风预警发布后,陵水立即启动孕产妇安全保障应急预案,迅速联合各乡镇政府成立专项工作组,对全县孕产妇开展全覆盖摸排,重点关注孕期38周以上及高危孕产妇群体,最终确定41名重点保障对象,全县所有助产医疗机构开通24小时孕产妇急诊绿色通道,筑起防风救灾“安全堤坝”。

抢险救灾 全力以“复”

为灾后秩序恢复按下“加速键”

8月25日,“剑鱼”过境后的陵水,满目疮痍——粗壮的树木被连根拔起,铁皮瓦片散落一地,道路通行严重受阻,通信、供电等基础设施遭受重创。

面对灾情,陵水县委、县政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按照《陵水县防御台风“剑鱼”灾后抢修工作方案》统一部署,统筹调度公路、市政、消防、交警、供电、电信等部门及各乡镇力量,全力以赴推进抢险救灾与秩序恢复。

风雨虽歇,战斗未止。无数身影在泥泞中并肩作战:你剪枝,我扶树;你抢修,我清障。大家众志成城,用汗水和行动与时间赛跑。

台风过境后,部分主干道交通受阻,陵水县人武部第一时间组织300余名民兵奔赴抢险救灾一线,冒雨抢通前往县人民医院的“生命通道”。

8月24日晚,陵水人武部组织80名民兵清理倒伏树木,抢通到县医院的“生命通道”。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迎春 通讯员 邓帆 摄

与此同时,陵水消防迅速组建多个抢险救援小组,奔赴受灾最严重的区域,全力清理倒伏树木、广告牌等障碍物。在受灾较为严重的乡镇,不少大树横卧主干道,导致交通瘫痪。消防救援大队携带油锯等破拆工具紧急到位,采取分段切割、机械清运等方式持续攻坚抢通道路。

交警部门则持续加强对主要道路的巡逻管控。在倒树密集、交通拥堵路段,执勤民警一边设置警示标志引导车辆绕行,一边徒手扶正护栏、协助清理路障,全力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有序。

夜幕下,环卫工人们依然奋战在街头,工作服的反光条在夜色中闪烁。他们手持扫帚、铁锹和高压水枪,全力清除路面淤泥、垃圾和断枝。

供电抢修牵动人心。由于部分线路严重受损,全县多个区域一度陷入黑暗。陵水供电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派出多支抢修队伍奔赴一线。

连日来,陵水供电局组织专业队伍,对受损线路进行抢修。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迎春 通讯员 邓帆 摄

8月25日,在提蒙乡,技术人员冒着风雨,克服道路湿滑、环境复杂等困难,科学制定方案,争分夺秒推进修复作业。“我们第一时间响应,昼夜奋战,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全力恢复民生用电。”陵水供电局提蒙供电服务中心副经理吴才俊介绍。

更令人动容的是,省级和儋州、文昌等兄弟市县的支援力量也陆续抵达,深入乡镇一线投入抢修——他们携带设备、物资与经验,与陵水人民站在一起,汇聚成更强大的力量。

一个个捷报接连传来:截至8月25日,陵水阻断道路全部恢复通行;截至8月26日,陵水10千伏主、支线已恢复供电54条,恢复用电72137户;全县景区酒店全部恢复营业……

党旗飘扬 干群同心

多方力量积极行动共筑家园

台风“剑鱼”过后,一场场爱心接力在陵水持续进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群众积极自救,社会各界力量踊跃参与,共同开展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力争用最快速度恢复往日美好的家园。

8月26日午时,英州镇天堂村,十余名身穿红色马甲的党员干部正顶着烈日清理倒伏树木。油锯声、砍刀声不绝于耳,他们分工协作,将断枝树干分批搬运上车。“大家劲往一处使,干起活来也有劲儿!”天堂村党总支部第二支部书记胡召诗说。

8月25日,陵水英州镇附近路段,儋州消防救援队伍清理倒伏树木。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封烁 摄

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不少群众自发加入清障队伍。天堂村村民黄锐不仅主动帮忙处理树枝,还细心清理碎玻璃和破损棚架,消除安全隐患。“我们大家一起努力,重建家园。”

像这样的干群协作场景,正在陵水多个乡镇同步上演。全县5000余名党员干部迅速下沉一线,牵头组建清障队伍,凝聚多方力量,全力推进道路疏通、设施修复等灾后重建工作。

不仅如此,陵水县纪委监委、县委办、县委政法委、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等53家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在第一时间响应,主动认领抢险任务,做到了“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员身影”。

陵水团县委积极统筹社会力量,组织青年志愿者投身灾后恢复。志愿陵水乡怀社、返家乡大学生志愿服务队、县红十字会、“诗人书店”青年志愿服务队等多支队伍迅速集结,海南人家琼菜馆、陵水筑典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不二超市等爱心企业也踊跃捐助,中交建筑东南公司三亚营销中心党支部、陵水新联会等党组织和社团积极响应。

志愿者们赴椰林镇、群英乡、提蒙乡等地,开展道路清障和环境整治:清理主干道倒伏树木、断枝及压覆供电线路的障碍物,清扫淤泥落叶,协助商户整理物品。

大型民间公益救援组织——陵水蓝天救援队也第一时间投入抢险,队员们身着蓝色制服,穿梭于受损街区与乡镇,全力开展救援和清障工作。他们利用专业设备切割移除倒树断枝,疏通关键道路。

海上同样不平静。受台风影响,陵水新村码头海面网箱和渔排漂浮碰撞,严重威胁渔民生产和航道安全。

灾情就是命令。疍家渔排党支部迅速组建“海上先锋队”,冲向救灾前线。“台风把网箱打到渔排上,锚绳断裂,木板也损坏了,我们要尽快移开网箱、接回锚绳,争取一两天内抢修好。”8月25日起,疍家渔排党支部书记郭玉光就发动党员、志愿者和渔排协会会员,开展海面清障。在“行进、暂停、解绳、再行进”的循环中,队员们反复操作,艰难地将渔排拖离作业区域。经过近2小时协作,最终将渔排拖至临时停泊点,为后续修复扫清障碍。

截至目前,“海上先锋队”已为150户渔民清理房前屋后及海域周边障碍,处置废弃网箱50个,协助10户受灾渔民完成临时住房搭建与修复,补充更换锚绳10条,并走访400户渔民登记损失。他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把党旗插在了灾后恢复的第一线。(海南日报椰林8月27日电)

编辑:王海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