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676个团队竞逐,1325件作品亮相!2025第四届海南国际设计师大赛:以设计为桥,链动自贸港与世界
9月5日,由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海南灵智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2025第四届海南国际设计师大赛作品征集工作圆满收官。作为海南国际设计岛建设的核心标志性赛事,本届大赛以“数字创意设计”为引擎,锚定全球设计资源与自贸港产业需求的深度耦合,不仅搭建起国际化创意交流平台,更初步构建起以赛事为枢纽的数字创意资源生态,为海南自贸港链接世界、赋能产业注入强劲动能。
全球智慧汇聚
自贸港吸引力持续攀升
本届大赛的参赛数据,彰显着海南自贸港对全球设计力量的磁石效应。676支参赛团队中,既有620支国内团队(含123支海南本土团队)深耕本土创新,更有56支海外团队跨越山海而来,覆盖全球美国、意大利、英国等21个国家和地区,从亚洲到欧美,从非洲到大洋洲,不同文化背景的设计智慧在自贸港舞台碰撞交融。
1325件参赛作品中,IP与产品设计赛道908件作品聚焦产业落地,数字与交互设计赛道417件作品引领技术前沿。这些作品以自贸港特色为基底,深度融合红色文化、黎族苗族文化、航天科技、东坡文化、热带海岛等元素,覆盖数字经济、文旅融合、消费升级、南繁科技等核心领域,既展现 “中国特色”,更彰显 “国际表达”,成为自贸港文化与产业走向世界的鲜活载体。
科技赋能创新
让自贸港元素走向国际舞台
一大批作品以AI、3D建模、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为翼,推动海南特色文化与产业以国际化语言实现破圈传播,以数字化创意设计推动文化“走出去”。
《海南黎族沉浸式文化展演》运用虚拟现实与3D投影技术,将传统黎锦纹样转化为可交互的立体服饰,观众可实时创作专属设计,打破传统文化静态传播的边界,让黎锦这一“东方瑰宝”以数字形态亮相国际视野。数字短片《鹿回头:琼崖一念》则通过AI生成技术重构黎族传说,融合全球流行的动漫视觉风格,让海南故事在数字浪潮中获得更广泛的文化共鸣。
IP 驱动升级
构建自贸港产业国际化竞争力
超过70%的作品聚焦海南轻工消费、文旅、航天、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通过IP化设计推动产品从“功能属性”向“文化价值 + 国际竞争力”转型,实现产业与文化的双向赋能。
《速食港门米粉可持续包装设计》《万宁鹧鸪茶华容道茶趣包装设计》等作品,将环保理念、益智功能与地域特色结合,让农副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更符合国际市场对“文化 + 体验”的消费需求;“滋游记”食品品牌联合海南消博会、中国南海博物馆推出的联名IP产品,让海南美食成为承载自贸港文化的“移动名片”;以本土“雷公马”为原型的《海南潮流文创IP“鲁哆咪”》,通过国际化设计语言塑造亲和形象,广泛应用于文创、景区等场景,成为对外展示自贸港活力的标志性符号。
数实融合赋能
为自贸港建设提供全球视野方案
数字与交互类作品立足自贸港建设需求,引进借鉴国内外先进设计模式推动自贸港产业提质升级。
《梦境空港—数字文旅飞行体验》借助VR与AI技术,打造“体验式”文旅新场景,助力海南成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票通红岩”革命纪念馆一体化数字交互设计》通过小程序、NFC智能票根等数字工具,提升红色文化传播的沉浸感与国际适配性;《ASTA—中国首个裸眼3D数字人演出IP》探索“AI +虚拟现实”在国际展会、文旅演艺中的应用,为自贸港“科技+服务”产业输出可复制的创新模式。
聚才引智筑巢
让全球创意在自贸港落地生根
大赛不仅是作品的竞技场,更是全球人才与自贸港资源对接的纽带。从北京来琼的“新海南人”深耕海南神话IP,已获首轮融资并启动影视化项目,计划将作品推向国际市场;旅居华人“茉莉姐”持续深耕黎锦创新,立志将其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品牌;韩国庆北国立大学与河北燕山大学联合研发的“脑 —肢协同智能康复轮椅”完成样机,团队计划落地海南,服务自贸港康养产业国际化发展。
此外,大赛联合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开展“黎锦非遗创新工作坊”,吸引多国高校参与;组织海内外企业来琼采风,目前已有11家企业与陵水达成合作意向,更多团队正通过大赛考察自贸港创业环境,期待共享发展机遇。
接下来,大赛将组建由国际设计大师、产业专家组成的评审团,对作品进行专业评选。9月23日,以“数字链接世界 设计赋能出海”为主题的颁奖暨设计创意招商活动将在陵水启幕,全球目光将再次聚焦海南。所有优秀作品将纳入海南国际设计岛优秀作品库,持续对接自贸港产业资源与国际市场,让创意从“纸上蓝图”变为“落地成果”,助力海南自贸港成为全球设计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编辑:孙嘉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