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复杂世界背景下国际教育创新:挑战与对策研讨会在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召开。研讨会聚焦于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机制创新、资源整合等关键议题,旨在推动教育现代化,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的大背景下,专家学者们就如何利用AI技术优化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展开深入探讨。大家认为,AI技术可以为教育提供强大的支持,帮助解决传统教育模式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个性化教学、学生评价等。同时,专家们也指出了在AI赋能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挑战,如数据隐私、伦理道德等。
作为本次研讨会的重要成果之一,法政国际教育研究院在各方见证下正式揭牌成立。该研究院由试验区与法政集团合作共建,将作为核心智库和研发引擎,专注于国际教育政策研究、课程体系开发、教师培训、质量评估标准制定以及全球教育趋势分析。研究院的成立,是双方响应国家教育对外开放战略、助力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的关键举措。
与会嘉宾表示,研讨会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了宝贵的交流机会。在当前国际竞争与合作日益紧密的背景下,试验区肩负着培养国际化人才、推动知识创新与传播的重要使命。试验区应积极主动地搭建跨国合作网络,通过建立广泛的国际伙伴关系,加强与不同国家和地区高校之间的联系与协作,共同将海南打造成为中外教育交流互鉴的集中展示窗口和更具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教育开放合作新高地。
当天下午,两场主题鲜明的圆桌会议在试验区举行,分别聚焦“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创新”与“AI赋能国际教育教学方式变革”。与会嘉宾围绕议题深入交流经验,探讨国际教育的实践路径。大家一致认为,在全球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唯有通过制度创新与科技赋能,才能推动国际教育高质量、包容与可持续发展。
教育部国际司原司长、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教育处原公使衔参赞、南南国际教育智库研究院理事长岑建君指出:“中外合作办学正成为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突破口,近年来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当前亟须建立科学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为行业长远发展筑牢根基。展望未来,中国职业教育不仅要‘引进来’博采众长,更要主动‘走出去’,通过在海外设立职业工坊、创办职业院校等方式,输出中国职教经验与标准。这不仅是构建教育强国的关键路径,更是提升我国教育国际话语权的战略选择。而中外合作办学作为兼具实践价值与创新活力的载体,无疑是推动教育国际化、实现教育强国目标最直接有效的路径之一。”
法政集团董事长、法政国际教育创始人王广发表示:“在海南全岛封关运作前举办此次活动,具有深远战略意义。海南作为国家重点打造的国际人文交流高地与文旅融合示范区,承载着深化对外开放的时代使命。依托黎安国际教育园区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既能培育适应全球化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又能在国际课程体系创新、新时代人才标准探索等领域实现突破。本次论坛正是围绕这些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对推动教育国际化改革、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会后,中外嘉宾共同参观了试验区共享教学区及部分入驻高校专享区,实地感受这片国际教育创新高地的蓬勃活力与广阔前景。
审核:殷礼嘉 龙仕炜
记者:陈海琼 许多能
编辑:孙嘉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