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即公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元,谓“始”,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谓“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元旦”通常指历法中的首月首日。在我国,“元旦”一词古已有之,在文学作品中最早见于《晋书》。我国历史上的“元旦”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以前是很不统一的,历代的元旦(首月首日)日期并不一致。
元旦是新的一年的开始,人们会在这一天祈福。前往寺庙、教堂或其他宗教场所,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幸福、顺利。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信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元旦这天吃团圆饭也是一项重要的活动。团圆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团圆与和睦的。在元旦这一天,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团圆饭,期盼着在新的一年里着家庭和睦、幸福美满。
饺子在中国是十分传统并且寓意深刻的食物,饺子在古时候,属于过年祭祀后食用的食品.古人讲究守岁时包,辞岁时吃.也就是说到了子时为两年之交.迎新辞旧的时刻,具有特殊意义."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预示新的一年里交上好运.另外从饺子的形状看,就像元宝一样,所以元旦吃饺子,也就意味着“招财进宝”.而且饺子里面都是有馅,这是为了方便大家把各种吉祥.喜气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
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时代,明末《帝京景物略》卷二记载,“夙兴盥激,吃枣糕,日年年糕”。北方河北嘉靖时《威县志》说当地吃“蒸羊糕”。年糕:又称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在南方用糯米制成,北方则为黏黍。年糕的历史悠久,汉朝的米糕已有“稻饼”、“糕”、“饵”、“糍”等名称。六世纪食谱《食次》就有年糕“白茧糖”的制法,北朝《齐民要术》记载了将米磨成粉制糕的方法。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时代,尤以南方流行。
年糕和“年年高”谐音,有很好的寓意,也寄托着人们很好的希望。有诗称年糕:“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色金。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所有将来,皆为可盼。2024年已经到来,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尽可期待,眼里有光,脸上带笑,心中常怀温暖与爱。
编辑:黄国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