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海啸波将于今16:30左右到达海南岛沿岸,最大波幅将不超过30厘米

来源: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     2025-07-30

记者从海南省海洋厅获悉,据全球海底地震监测台网数据,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测定,7月30日,勘察加东岸海域8.8级地震已引发越洋海啸,海南省海洋预报台与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会商研判,预计海啸波将于今日16:30左右到达海南岛沿岸,最大波幅将不超过30厘米。建议受海啸波影响的海南岛北部、东部沿岸地区高度警惕,做好防灾减灾准备工作。

以下内容来源于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

一.地震海啸概况

据全球海底地震监测台网数据,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测定,2025年07月30日07时24分(北京时间),堪察加东岸远海海域(52.53°N,160.16°E)发生8.8级地震,震源深度为20千米(震源参数修订)。

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根据最新监测分析结果,此次地震已经引发海啸,预计会对我国部分沿岸造成一定影响。

二.历史地震海啸概述

此次地震发生在太平洋板块与北美板块边界附近,属于典型的浅层逆断层构造运动。在震源区域,太平洋板块正以约77毫米/年的速度相对于北美板块做西北偏西向运动。此次地震的震源位置及其运动机制与千岛-堪察加俯冲带沿线板块边界断层的活动特征一致。该震中区域历来是中强至大震的频发地带。本次震中位于1952年堪察加半岛9.0级大地震震中东南方向45公里处,该历史地震曾引发了破坏性的环太平洋海啸。

历史地震分布图

历史地震资料显示,过去100年间在震源附近500千米范围内,曾发生过22次7.0级以上地震事件,最大的是1952年11月4日发生的9.0级地震。全球历史海啸灾害数据库显示,历史上该区域曾发生过33次海啸事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952年的9.0级地震引发的海啸灾害,在环太平洋区域造成约10000人死亡,最大海啸爬高18.4米。

三.观测调查情况

根据全球海啸监测数据显示,此次地震在震源附近引发了海啸。截至2025年7月30日10时30分(北京时间),浮标21414(48.97°N,178.16°E)监测到30厘米海啸,浮标21416(48.1°N,163.5°E)监测到90厘米海啸。

四.数值计算

根据全球海底大地震近实时震源机制解反演结果,此次地震是一次逆断层型地震事件,震源机制解断层面几何参数为:走向角198°、倾角18°、滑动角51°(第一节面);走向角58°、倾角76°、滑动角101°(第二节面)。根据实际断层面几何参数,应用海啸数值模型得出的结果显示,该地震在我国东南沿岸可能引发30-100厘米的海啸波。

数值计算结果图

编辑:李木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