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县人民医院上演了两场与死神赛跑的生命救援。凭借多学科团队的无缝协作及精湛的内镜技术,成功从“鬼门关”拉回两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这不仅彰显了医院在急危重症救治领域的硬核实力,更标志着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托管后,通过“传帮带”模式推动学科综合能力实现跨越式的提升,为百姓筑起一道坚实的生命防线。
时间回到7月31日,椰林镇居民陈大哥突发呕血,情况危急,被120急救车紧急转运至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并通过绿色通道,被迅速送入消化内科病房。然而,险情接踵而至,入院不到10分钟,患者再次出现大量呕血,血压急剧下降,陷入失血性休克状态,生命体征岌岌可危。危急关头,县人民医院立即启动多学科联动救治机制。消化内科、重症医学科、输血科等科室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展开抢救。在快速补液、抗休克治疗等一系列精准操作后,患者被紧急转至重症医学科。在重症医学科的支持下进行急诊内镜下止血术,医护人员凭借精湛技术顺利完成止血。目前,陈大哥已成功转回普通病房,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正稳步康复。
患者家属陈婵婵介绍,“当时我老公的情况真的非常危急,手术之后我老公他恢复得很好,医生像亲人一样对我们嘘寒问暖,让我们家属很放心。谢医生他真的是非常专业,医术很精湛,我们一家人都非常感谢他。”
视线转向7月28日,来陵水旅游的王大爷同样遭遇“生死考验”。他因腹部不适、呕吐伴大量呕血,被紧急送往县人民医院急诊治疗。住院后,王大爷再次出现大量呕血并休克,病情万分危急。县人民医院迅速集结多学科力量,决定实施内镜下止血术。 然而,手术难度远超预期。王大爷胃内积聚大量鲜血及血凝块,如同在“血池”中寻找出血点,极大地影响了手术视野。但医护人员临危不乱,凭借娴熟的操作技巧和先进的医疗设备,在复杂环境中精准定位到贲门出血点,果断施行钛夹止血术,最终成功稳住患者病情,使其转危为安。
患者家属严桂英坦言,“医生和护士对我们特别好,积极帮我们做安排,始终很关心我们,就跟对待他们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我们,我们很感谢他们。”
这两例高危患者的成功救治,并非偶然,背后是县人民医院多学科协作机制的高效运转,是医护人员过硬专业素养的生动体现,更印证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托管后“传帮带”模式的显著成效。
县人民医院、青大附院海南分院消化内科主任向记者介绍,“谢学飞急性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在我们县域内是一个很常见的急症,以往我们的治疗手段比较单一,就是通过药物的治疗为主,但是碰到这种比较危重的患者,我们就只能是把患者转运到三亚、海口这些地方,而在我们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托管后,我们通过把人送出去及专家引进来的这种传帮带的模式,不仅培养了我们本土的人才,也开展了大量的新项目新技术,大大地提升了我们的学科的一个综合整治的能力。”
据了解,自托管以来,县人民医院全院学科发展驶入“快车道”。多学科定期派驻专家下沉帮扶,手把手传授先进技术和诊疗经验。尤其在消化系统肿瘤和内镜诊疗领域,针对目前高发的食管癌、胃肠癌、肝癌等疾病,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专家亲自操刀手术。而消化内科每月均有一名胃肠镜专家常态化帮扶,如今老百姓足不出县,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专家级的诊疗。
县人民医院、青大附院海南分院院长隋忠国告诉记者:“自2021年青大附院托管陵水县人民医院后,我们的专家团队就持续到陵水支援。如今专家来了,咱们的医生主动靠拢、乐意学习,这确实是个好现象,也极大提升了我们的诊疗水平,截至目前,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审核:殷礼嘉 龙仕炜
作者:陈海琼 朱世飞
编辑:冯芝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