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陌生人的呕吐物,谁会有勇气徒手接住?在陵水中医院血液透析科,护士长王江南用行动给出了答案。那双手接住的不只是污物,更是一条摇摇欲坠的生命。
近日,身患尿毒症的王阿婆又一次来到陵水县中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这样的治疗早已记不清是第几回了,而王江南医生对她而言也早已不是普通医护人员,而是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自家人”。
“当时根本来不及多想,我本能地伸手就接住了一大把食物残渣。顾不上这些残渣,我随手擦了擦手,就立刻把患者的头偏向了一侧,生怕耽误片刻。”王江南在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对记者这样说道。
身患尿毒症的王阿婆在做血液透析中突发低血压反应,意识迅速模糊,陷入神志不清的状态。王江南见状心头一紧,立刻快步冲了过去,刚到患者身边,就见她的呕吐物突然喷涌而出。那一刻容不得半点犹豫,救人的本能瞬间让王江南下意识地伸手,稳稳接住了满手的食物残渣,刺鼻的异味和黏腻的触感全然顾不上。
王江南第一时间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引发窒息;同时迅速操作仪器,为患者进行回血下机,每一个动作都精准而急促,只为尽快稳住她的病情。直到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王江南才松了口气,随后又耐心细致地帮患者清理干净衣服和被褥上的呕吐物,让患者能在舒适的环境中休息。
血液透析室,是一间承载着特殊重量的科室。这里的每一台透析机,都连接着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通道,血液透析对他们而言,不是普通的治疗,而是维系生命的重要支撑。
置身于这样的工作环境中,王江南和她的同事对每一位依赖透析机延续生命的患者,总会生出深深的共情与心疼。“每周三次的透析治疗,让我们与患者的关系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医患关系,更像是朝夕相伴的亲人,或是彼此信赖的挚友。”王江南跟记者说道。
这样与死神“抢人”的时刻,在血液透析科并不少见。来自陵水的王大爷,早已是陵水中医院血液透析科的“老熟人”。然而在8月23日的一次常规透析过程中,意外却突然降临,王大爷突发休克反应,生命体征瞬间变得微弱,情况万分危急。
正在休假的王江南接到医院的电话,第一时间返回了医院并参与了抢救。她和同事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应急经验,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抢救随即展开:有的立即停止透析治疗、更换管路,有的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准备急救药物,有的密切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整个抢救过程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动作精准而迅速,每一秒都在为生命争取时间。
王江南是土生土长的陵水人,2010年从大学毕业的她,就踏入了“白衣天使”的职业生涯,回望职业起点,最初选择护理学专业,是出于对“好就业”的现实考量。可谁曾想,这一踏入便是15年的深耕与坚守。“干我们这行,说不辛苦都是假的,而最让我心里沉甸甸的,是对家庭的愧疚。”王江南说道。
王江南的爱人同为医者,夫妻俩常年在诊室与病房间奔忙,将满腔热忱都倾注在患者身上。两个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重要瞬间,夫妻俩都少有机会完整陪伴。孩子的日常照料、学业辅导,全靠年迈的父母默默扛下,成了家里最坚实的“后盾”。
从晨光熹微到夜色深沉,王江南和同事们的身影,始终穿梭在透析机与病床之间。对她们而言,“随时待命”不是一句口号,可能是刚端起热饭就放下的碗筷,可能是孩子睡前没讲完的故事,可能是父母盼了好久却落空的团圆饭。但在患者面前,他们永远是最可靠的 “生命卫士”。用专业与死神博弈,用温柔抚平病痛,用一双双手,托举起无数家庭的希望。
这份“舍小家为大家”的担当,这份刻在骨子里的医者仁心,让王江南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出了最动人的光芒。而像她这样的医护人员,正是守护生命最坚实的力量。
审核:殷礼嘉 龙仕炜
记者:陈海琼
编辑:孙嘉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