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海南·陵水篇|陵水:南海之畔的海洋情结与文化传承

来源:海南日报客户端     2025-09-29

在海南岛东南部,陵水黎族自治县如一颗明珠镶嵌于山海之间。这里118.57公里的海岸线串联起“三湾三岛两湖两泉一山一河”,自然与人文交织,谱写出一部跨越千年的史诗。

图片

陵水黎族自治县城椰林镇。供图/陵水黎族自治县旅文局

灵水传说与千年建制

陵水县名源自两则传说:一说古时博吉峒古县城有口“灵井”,井水可鉴人心,清浊随德而变,故称“灵水”;另一说因县治建于陵楠河畔,取“陵栅水”简称“陵水”。

自隋大业六年(610年)设县,陵水历经唐属振州、宋归万安军、明隶琼州府等变迁。

1927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陵水县黎族、汉族人民先后3次攻打陵城,创建琼崖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陵水县苏维埃政府,这对陵水县的建置具有里程碑意义。

1987年,成立陵水黎族自治县,隶属广东省海南行政区;1988年隶属海南省,建制自此稳定。

疍家:水上民族的浮生百态

在古老的珠江流域,有一群以船为家、以水为伴的神秘人群,他们就是独特的疍家人。在陵水,疍家人主要居住在新村镇的海鹰、海鸥、海燕3个村和英州镇的赤岭村,其文化十分受当地政府重视。目前,陵水疍家人聚居人数约有3000多户、1.5万人。

疍家文化可溯至先秦百越。他们以船为家,渔排连片成“水上社区”,茅草覆顶的“疍家棚”随潮起伏。蓝黑衣衫、古音遗存的“水上语”、咸鱼虾酱的饮食习惯,以及妈祖崇拜与“哭嫁”婚俗,勾勒出独特的水上生活图景。如今, 在美丽的陵水新村潟湖水岸,坐落着中国首个以疍家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海南疍家博物馆,建筑形似4顶“疍家帽”,矗立在新村港畔,说着疍家人的故事。

图片

疍家渔排。供图/陵水黎族自治县旅文局

史前密码与文人星辉

从疍家文化中移步,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那散落在岁月深处的文化遗址,正静静诉说着千年前先民们的过往——1975年发现的石贡遗址揭开了4500年前新石器时代先民的面纱,而2012年出土的桥山遗址更以宏大规模展现史前聚落生活。

图片桥山遗址。供图/陵水黎族自治县旅文局

这片土地也孕育了杰出的文人墨客,如明代进士廖纪(寥纪与丘濬、海瑞并称“南海三星”),其曾苦读于陵水县那亮乡东岭下的法云寺。弘治年间佥事金鏱特为他在陵水北面立了一座“进士坊”,虽然现石坊久已坍毁,但仍诉说着陵水的文人星辉。 

红色丰碑:琼崖第一苏维埃

这里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蕴含着许多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

早在1925年,陵水就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1927年,以黄振士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带领陵水人民创建了琼崖第一个苏维埃政权——陵水县苏维埃政府,在琼崖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史上,谱写了光辉篇章。

在熙熙攘攘的陵水县城中山东路上,矗立着一座三进双层四合院式的砖木建筑,就是陵水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琼山会馆)。这座白墙青瓦的百年建筑,如今作为国家级文保单位,镌刻着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峥嵘岁月。

图片陵水县苏维埃政府。供图/陵水黎族自治县旅文局

分界洲岛:山海之间的自然神话

当阳光洒在陵水黎族自治县的海岸线上,历史与自然交织,古老的渔村与现代的度假胜地相映成趣,这里既有分界洲岛的浪漫海滩,也有国际游艇小镇,还有南湾猴岛的灵动猕猴……

分界洲岛位于陵水黎族自治县,是中国首家海岛型国家5A级景区。“天洒珠玑,灵毓圣境,分界南北”,这是大家形容分界洲岛的常用语。作为海南气候与人文的分界线,分界洲岛因“神牛拖山”“雷公界杖”的传说蒙上神秘色彩。这里既是黎汉文化交汇点,也是玻璃海与珊瑚礁的生态天堂,5A级景区的光环下,藏着地质变迁与民族融合的密码。 

图片分界洲岛。供图/陵水黎族自治县旅文局

陵水黎族自治县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人们,无论是探寻历史遗迹,还是保护疍家文化,或是享受阳光沙滩,都令人向往。奔流不息的陵河水,坚忍不拔的吊罗山,静静守护着这片富饶土地,正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宏伟建设中书写着光辉历程。

监制:龙仕炜

审核:陈红

编辑:王海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