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乡村著名行动”启动以来,陵水紧扣“地名有文化、服务有温度、发展有活力”核心目标,扎实推进地名规范化建设。小小路牌不仅成为提升乡村服务效能的“便民标识”,更成为连接乡村治理、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的重要“纽带”,为陵水和美乡村建设持续注入新动能。
走进光波镇米埇村的老欧坡村小组与大艾园村小组,干净平整的乡村道路旁,崭新的路牌静静伫立,与景致相融,勾勒出和美乡村的鲜活图景。路牌上的二维码格外亮眼。手机一扫,内容即刻呈现,既有图文讲解路线命名缘由,也展示村子文化党建成果,从红色故事到党建活动,尽显乡村精神风貌。此外,二维码还收录周边“吃喝玩乐”攻略,当季果园、小众景点一应俱全。这小小路牌早已超越指引功能,成为“乡村百科全书”,村民查路况、游客了解村落、规划行程,扫码便能轻松获取信息,成为传递乡村魅力的纽带。
陵水光坡镇米埇村村民左振月感慨道:“村里的路牌规划得越来越周全,不管是找人还是找地方都很方便,外卖也能精准送到家。看着村子一天比一天漂亮,住着心里别提多舒坦,真是越来越喜欢这儿了!”
小小的数字路牌,解决的是村民生活里的“揪心事”。过去乡村部分巷道“无名无标”,不仅给快递收发、亲友探访带来不便,也制约了特色农产品外运效率。如今,清晰的数字标识让乡村道路“有名有姓”,既打通了物流配送的“最后一米”,也为乡村发展注入了便捷活力,让便民服务真正走进村民心坎里。
陵水光坡镇米埇村民万学良说道:“以前村里没路牌的时候,外人来找人特别费劲。现在有路牌就不一样了,能清清楚楚指引方向,跟人说具体是哪条巷,有名字也好记。就像咱们庭院种的黄皮,到了收获季有人来收,报上路名人家就能轻松找到,特别方便。”
在地名文化传承的实践中,陵水始终坚守“留住乡愁、尊重历史”的原则,让每一块路牌都成为承载文化记忆、凝聚乡土人心的鲜活载体。该村深度梳理“大艾园”“老欧坡”两大自然村的历史脉络,为辖区20条道路赋予独特深意的路牌。以“欧德路、欧强路、欧建路”为例,其命名巧妙嵌入“德、强、建”三字,既与村规民约形成呼应,又让每一条路都成为传递乡土精神的“文化纽带”。
光坡镇米埇村、新村镇南湾村作为推行陵水“乡村著名行动”的示范点,截至目前,陵水已完成光坡镇米埇村20条道路、新村镇南湾村24条道路的标准化命名。同时,“路牌”数据已同步对接高德、百度导航,道路信息已全部录入国家地名信息库,切实解决农产品外销、快递进村、游客来访的“定位难”问题。
通过“地名+文化”的融合,不仅让村容村貌更具辨识度,也为乡村旅游注入了文化吸引力。下一步,陵水将继续深化“乡村著名行动”,以数字路牌为支点,撬动地名文化传承、乡村治理优化、产业融合发展,让每一块路牌都成为点亮陵水乡村振兴之路的“明灯”,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收获幸福感与获得感。
监制:龙仕炜
审核:陈红
记者:陈海琼 郑科育
编辑:孙嘉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