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甜、苦、辣、咸,这多变的快乐……”朗朗的诵读声从教室中传出,孩子们用稚嫩却真挚的声音描绘自己记忆中的"五味"瞬间。“酸是有点发涩,甜是一种欢欣,大家读到这句时,可以通过语调的变化感受文字中的情绪。”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唐灵一边示范朗读,一边引导孩子们感受语言的魅力。
8月7日下午,在中央民大附小陵水黎安实验小学的教室里,孩子们正在体验一堂别开生面的口才训练课。这是陵水黎族自治县黎安镇暑期公益班课堂中的一门课,7月15日,为期一个月的公益班正式开课。
据介绍,自2023年以来,黎安镇社区学校连续三年举办暑期公益班,吸纳本镇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参与进来,为全镇少年儿童提供免费、全天候的公益服务,不仅拓展孩子个性发展,发展孩子兴趣爱好,解决孩子暑期“看护难”问题,引导和帮助孩子度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
“黎安镇社区学校组织返乡大学生志愿者结合儿童兴趣与成长需求,开设‘室内阅读课程+兴趣体验’双提升课程。”黎安镇社区学校有关负责人介绍。上午是球类,下午为兴趣体验课及室内阅读类,由20名返乡大学生志愿者组成服务队,确保课程质量与安全看护。
"孩子们的变化真的很大,刚开始上课时大家都特别腼腆,经过这段时间的口才训练,现在都能自信地开口表达了。"志愿者唐灵欣慰地说道。这位俄语专业的大三学生,凭借自己播音主持的艺考经历,为孩子们打造了系列的口才训练课程,不仅安排了基础的气息训练、绕口令等提升语言灵活度的练习,还特别设计了情景剧表演环节。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既锻炼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紧接着公益班的口才课,一堂充满创意的手工课火热开场。来自海南大学的大三学生李培冰带来了色彩缤纷的不织布材料,立即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老师快看,我做的葡萄!教室里此起彼伏的欢笑声中,孩子们灵巧的双手剪裁、粘贴,一件件充满童趣的手工作品逐渐成型。
"手工课不仅能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更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李培冰一边指导,一边细心地为孩子们调整作品细节。实验小学二年级的郑梓涵同学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集:"这个暑假我还学会了剪纸、脸谱绘画和彩色粘土呢!"一些课程内容让孩子们在动手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次公益班聚焦少年儿童成长需求,精心设置阅读与写作、手工、书法、绘画、舞蹈、足球、羽毛球、篮球、口才等系列课程,在夯实孩子们学习基础的同时,全力助力青少年实现全方位发展。
"我们希望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为乡村孩子打开更广阔的成长空间。"黎安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杨飞介绍道。据悉,公益班自开班以来,已吸引近200名学生报名参与。在口才课上,孩子们自信朗诵;手工课堂上,创意作品层出不穷;运动场上,小运动员们挥洒汗水。丰富的课程内容不仅让孩子们收获了知识和技能,更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孩子每天回家都迫不及待地分享课堂上的收获,这样的暑期生活既充实又有意义。"家长徐女士欣喜地表示:返乡大学生志愿者们用专业与热情,为乡村儿童打造了一个快乐成长的暑期乐园,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教育发展。
编辑:李木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