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评|让历史照亮和平之路

来源:央视网     2025-08-15

——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日本投降矣!

1945年8月15日,《大公报》头版以五个超大字向全国同胞宣告这一重大消息。



这一天,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历经十四年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最终胜利。四万万民众涌上街头,秧歌铿锵、锣鼓喧天,火把映红山河,标语缀满街巷,欢呼胜利的声浪穿透河谷山川。


80年过去了,那激荡着生与死、笑与泪、离散与重逢的胜利时刻,仍在历史深处回响。



人们完全有理由扬眉吐气,因为胜利是如此的艰苦卓绝。从1931—1937—1939—1945,从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到最终胜利,在这样的时间刻度里,沉积了无数前仆后继的牺牲,更铭刻了气壮山河的战斗。


这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惨烈的民族解放斗争,更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卫国之战。荷兰导演伊文思在纪录片《四万万人民》中感慨:我拍下了一个在战争中瓦解又在战火中重生的国家。



(一)

黑格尔说: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历史,是人类记忆的年轮。20世纪既是人类文明突飞猛进的黄金年代,也是战火频仍的战争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接踵而至,人类陷入前所未有的分裂与杀戮之中。音乐家梅纽因沉痛地说20世纪为人类兴起了所能想象的最大希望,但是同时也摧毁了所有的幻想与理想。


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法西斯主义给世界带来深重灾难:纳粹德国的暴行夺走欧洲数千万生命,集中营的残酷让哲学家阿多诺发出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感叹;在东方,日本军国主义者制造南京大屠杀等灭绝人性的惨案,造成中国军民3500余万伤亡,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损失5000多亿美元。  



这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自由与压迫的终极对决中,从浴血搏杀的欧洲大陆,到逐岛争夺的太平洋战场;从同仇敌忾的亚洲战区,到大漠硝烟的非洲前线……前所未有地,世界人民紧密地团结在反法西斯的大旗下,在最黑暗的岁月中坚守和平的追求,最终扭转了人类文明的走向。


但令人遗憾的是,在世界二战史的书写中,一些国家对中国在二战中的巨大贡献往往轻描淡写或避而不谈。讲到“二战” ,更多的是着墨于英法美盟友在欧洲战场抵抗法西斯的血雨腥风,是珍珠港事件和诺曼底登陆,是罗斯福、丘吉尔和戴高乐的惺惺相惜,是《安娜日记》《辛德勒名单》和《拯救大兵瑞恩》。不难看到,当奥斯辛集中营遗址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夺去30多万中国军民生命的南京大屠杀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遥远的中国,就像牛津大学历史学家拉纳·米特所指出的,似乎已成为西方“被遗忘的盟友”:“如果我们想了解中国在当今世界的作用,最好应该提醒自己:中国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参与那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不仅仅是为了国家尊严和生存,还为了所有同盟国的胜利。正是在那场战争中,东西方一起抗击了有史以来最黑暗的邪恶力量。


那些刻意回避历史、不正视历史的人们,应该好好思考米特的话。


(二)


在二战尚未全面爆发前,毛泽东就曾断言:“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谁也不能否认这样的事实:如果没有中国的持久抗战,二战的历史必将是另一种写法。


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揭开二战序幕,欧洲战端尚未开启之时,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便已独自肩负起保卫和平的使命。事实上,这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建立所谓大东亚帝国的第一步,也是日本妄图与轴心国集团瓜分世界的第一步。1937年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爆发,中国率先开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个大规模战场,以整整14年血战改写了战争进程。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中国军民以血肉长城粉碎日军“三月亡华”的狂言。当苏联崔可夫元帅凝视西线战场的漫天烽火时,他想到的是一道由中国人血肉筑成的屏障:“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日本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


“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南京保卫战,到“不惜用生命填进火海”的台儿庄血战,从“打完子弹就上刺刀冲锋”的平型关大捷,到“以血肉之躯消灭精良装备”的百团大战……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抗战有分,守土有责。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绝不是时间上的偶然重叠,而是在历史经纬中彼此呼应、休戚与共。


当苏联“志愿航空队”银鹰掠过武汉晴空,当美国“飞虎队”在驼峰航线上与死神竞速,当白求恩在晋察冀的窑洞里点燃生命烛火,当中国远征军与盟军共赴缅北丛林……这些跨越山海的驰援,超越了简单的军事协作,其本身就是对人类合作精神的生动诠释。它们是人性光辉在至暗时刻的闪耀,是同一场人类命运之战在东方的壮烈回响。


最早的抗争,最终的胜利。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中国3500万军民伤亡为代价,牵制和抗击了日本陆军三分之二以上的总兵力,毙伤俘日军133万占其二战伤亡总数70%,彻底粉碎日本北进”“南进图谋。



那些“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雄,那个“神州尚有英雄在,堪笑法西意气浮”的民族,那个“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东方主战场,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光辉长存,也需要在世界历史上被永远铭记。


(三)


历史的长河,表面风平浪静,深处却暗潮汹涌。人类文明真正的转折,往往就发生在那关键的几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正是这样的关键一步。


这场胜利,就像一声惊雷,彻底粉碎了世界由少数强称霸的旧秩序,昭示着亚非拉的人民,完全有权利、有能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解放之路、发展之路。它既是正义的凯旋、和平的胜利,更是人民力量的彰显。  



80年沧桑巨变,尽管那场战争的硝烟已经消散于历史的天空,但人类和平发展的根基远非坚不可摧需要人类以智慧、勇气,尤其是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意志共同珍惜、共同呵护


述往事,思来者。“忘记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西班牙哲学家乔治·桑塔亚纳的箴言如警钟长鸣。人类不应该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当今世界,全球治理体系尚不完善,国家之间的博弈激烈,民族冲突、教派血斗持续不断,战争的阴霾仍然困扰着今天的人们。构建能够有效制止战争的国际秩序任重道远,探索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道路依然漫长。



回望那场席卷全球的浩劫,历史的启示是这样清晰而坚定:面对人类共同的敌人,唯有摒弃歧见,携手并肩,方能扼住战争的咽喉,守护文明的灯火。今天,若固守单边主义、煽动对立对抗、沉迷于丛林法则、地缘政治博弈,无异于饮鸩止渴,只会将世界再次推向分裂与动荡的深渊。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一枝独秀,这就要求各国同舟共济、和衷共济。中国是和平发展的倡导者,更是推动者。



八十年前,当胜利的号角响彻寰宇,四万万中国人民与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人们共同拥抱的,不仅是一场打败法西斯主义的伟大胜利,更是一个开启人类和平、团结、合作与进步的崭新纪元。那场胜利的光芒,曾如此炽热地照亮了人类前行的道路。


八十年后,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我们更应惕厉奋发。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和平,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坚定的和平使者,需要国家之间架起更多理解与合作的桥梁。


正如东方主战场镌刻的永恒箴言——英雄的丰碑不朽,和平的光芒永在。 


编辑:叶子

相关推荐